在对古代诗词的接受过程中,几乎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这样的:背诵一首名诗,背诵几首名诗,再到背诵一些名诗,我们对有些诗歌的接受甚至是从其中的名言名句开始的,名句——名诗——一些名诗,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接受过程。有的人诗歌储备量可能多一些,有的或许少一点,不管哪一种,本质上还是碎片,如果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将它们整合起来,它们依然是一个个散落的存在,最好的状况算是一个个散落的群体。这也是“中国诗词大会”中,为什么一些参与者背诵了大量诗歌,却常常止步在给出一个或几个关键字的“飞花令”“超级飞花令”阶段上。
“飞花令”就是一种整合,是按照某种主题将大量零散诗句的整合,本身更像一种诗词的竞技文字游戏,还不能将足够多的诗句、整首的诗词聚合为较大的整体,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数量庞大,诗词内容本身更是丰富多彩的。那么,有没有一种更加便利、易于操作的聚合方式呢?
以人为纲,这恐怕是最容易操作,也是最有效的整合方式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