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>>
班级新闻
班级新闻
班级新闻
班级新闻
班级新闻
班级新闻
家长课堂
家长课堂
家长课堂
家长课堂
家长课堂
家长课堂
内容显示页
家长课堂
时间: 2022-07-12

从前的日子,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”(《庄子·让王》);再后来,我们失去了那份逍遥,没有了那种自得,时间左右了我们,于是我们感叹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(《论语·子罕》)的一去不返,感叹时光的匆匆,时间的悄无声息让我们焦虑不安,“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,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,没有声音,也没有影子”,“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”(朱自清《匆匆》);而当下,在这个“互联网还要加”的时代,我们深切感受到的,不仅仅是时间的匆匆,还有时间的“碎碎”。新媒介不失时机、不分时段的“轰炸”,移动终端各种APP的强硬推送,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,我们的时间被频繁的信息撕得粉碎。

由此而来,原本持续而专注的阅读过程常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,一分钟看完一部书、三分钟读完一个朝代,成为一种阅读时尚。零星时间的阅读与浅层次的思考与之相伴而生,我们接收的知识、信息是零碎、散乱的。在亟须提取知识的时候,要么面临“斗大的馒头——无处下口”的窘境,要么面临“大海捞针”一般的长时间搜索过程,结果往往像贾宝玉见到林黛玉时的处境,“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”,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究竟在哪里。不少学者对此深表担忧,认为时间碎片化、空间碎片化造成的知识的碎片化,日益使人们陷入缺乏深层阅读、深度思考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