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坚强而有远见的母亲,对孩子的一生到底多重要?
我觉得,有这样的母亲,是孩子最大的福气。
因为他们不会在迷茫逃避时陷入歧途,因为有人会坚定地引导他前进。
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冲动迷茫的青春那样。
没有谁一开始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有时,站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。
何去何从?
也许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,就决定了你今后的人生之路。
前几天,在门口的超市买东西。
听见老板娘在那说“好啊!不学还好些啊,更轻松一些呢,是好事啊。”
原来是售货员在说她一个亲戚的事。
说亲戚家的孩子不想上学,读了中学就想休学了。
孩子妈妈也没说什么,直接就让孩子去当学徒打工了。
“她说不学就算了,不要操心,轻松很多。”
“我觉得她想法对啊!孩子不学就算了,何必自找苦吃!”老板娘说。
“说的也是,没错,还要少花好多钱,还不要操心作业啊,陪读啊。”
这些话,乍一听好像真的很有道理。
但我总觉得怪怪的。
如果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了,那还要父母做什么呢?
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,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。
亲戚家屋后有一户人家,家里有两个儿子,老二小时候比较机灵,有人就说好好培养一下孩子,让他多读点书。
甚至后来孩子中学休学的时候,老师还特意上门做工作。
来了好几次,说减免学费,说这孩子是个读书的苗子。
可是他爸爸却说读书没用,还不如跟他堂哥们去打工,早点回家建房子娶老婆。
你跟他继续说,他还跟你急眼,说外边大学生一堆,多到扫厕所了。
就算坐办公室,一个月也只有几千块,都养不活自己。
读书还要花几十万,何必呢?
他们的算盘看上去总是很精明。
跟杂货店老板娘的看法非常一致。
“孩子不学就算了,何必自找苦吃!”
于是,他儿子就听了爸爸的安排,跟着哥哥们去了外边。
从小工开始做,做了好几年,还算顺利。
但是后来他觉得太累了,就想着挣点轻松钱。
开始拉帮结派,盗卖公司的东西。
结果被抓了,关了一年。
出来之后,整个人就消沉了,开始回到家里,也不出门。
天天就在镇上混。
知道他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,都摇着头叹息,都觉得可惜,这么聪明听话的孩子,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。
如果当初让他继续读书呢?
还会是这个结果吗?
可惜的是时光无法倒退,人生不可能重来了。
他谈起这个儿子,气得直跺脚,觉得白养了他。
也没有成家,就瞎混。
完全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来。
你看老大就成家了,娶了老婆,生了三个孙子,将来这些娃长大了,又能挣钱了。
这就是眼界吧。
他也许哪天听到了一个大学生打扫厕所的故事,但是他没有看到过那些做科学研究的大学生,也没有看到那些正在努力改变世界的读书人。
我们没有权利去禁锢孩子。
但父母却一直是孩子的导师、榜样、引路人。
从他们呱呱坠地时开始,彼此的人生就开始结合在了一起。
相互影响着、联结在一起。
你教会孩子叫爸爸妈妈,开始说话、走路,自己吃饭。
然后给孩子讲故事,教他们识字,还有跟小伙伴相处的方法。
直到他们进入小学、中学、高中。
可能到了大学,孩子才真的远离了父母,开始相对独立的人生之旅。
在此之前,父母就是孩子的“战友”。
有的父母,就是愿意吃这个苦。
他们甚至比孩子更努力。
在孩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了支持。
而且他们的努力精神,一直鼓励着孩子。
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浮城大亨中,你能看到一位坚强有远见的母亲,对孩子的一生多重要。
主人公阿泉21岁时才开始学习一年级的知识,这在任何人看来,这个人丧失了学习的黄金年龄,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果的事情。但是他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学习知识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。
当同伴选择干点小活来换取眼前的小利的时候,他从未放弃过学习和一切能够学习到新知识的机会。
当他跟伙伴一起参加大公司面试时,面临填表,一张是文盲,一张是能识字的,进去后分工不同,伙伴要他选文盲这张,因为容易进去一些。
但他选择了识字这张,也意味着要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。
阿布白天上班,晚上去夜校上课,一边打杂一遍学习。
最后他从一个近乎于文盲的小伙子成长为优秀建筑工程师,其中的坎坷,可想而知。
这里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亲了。
在牧师发现阿布想识字时,说介绍他去上学。
他爸爸愤怒地反对,说要他留在船上打渔,继承自己的船。
他说:“老子是渔民,儿子就得是渔民”。
|